經濟崛起的中國,是向世界更親近了 or 更疏離??
日前,康奈爾大學宣布中止與人民大學關於勞工與人權的學術交流項目。
從康奈爾中國校友會的澄清帖看來,這僅僅是該學院某幾個項目(關於勞工/人權)暫時停止項目交流,其他學院不受影響,日後也能隨時繼續合作進程。
然而中國官方的聲明則暗示,美國學術機構的任何行動,都必定(極大可能)有背後的政治機構授意(支持)。
還記得2018年農曆年,中國大陸幾家航空公司未經台灣航管單位核准,先行開賣機票的事件?
到了起飛之際,才夾帶著“旅客權益受損”以要挾,來逼迫航線開放。
在中國大陸,所有關鍵產業都是官股。
水電力/航空交通...沒有背後主管機關的授意,你覺得他們敢超賣機票?
而當航線被否決之後,全國媒體口徑出奇一致的不檢討航線申請程序,而怪罪別人不放行?
可以肯定的是,這樣的試探,航空公司對其他國家是做不出來的。
比方未經美國航管局允許,班機直接起飛往LAX看看?
從中國傳統觀念出發,很難理解美國的代議制度。
總統與內閣擬定了對內外政策之後,還得送到議會給大家抨擊(攻擊),再經過一番游說(利益分配),最終擺到媒體與鏡頭前面,接受所有人的檢視。
一旦日後有了什麼言行不一的行動,又是數不清的炮轟爭執....
太不和諧了,對吧?
在傳統華人的想像中,美國政府有這麼一個小房間,裡面的人成天在想怎麼害中國。
而在房間中,決策者們除了要決定內外政策,還得完成所有權力與利益分配,打開門走出去之後,對外口徑一致,全體鼓掌通過
(有時還得安排幾個不鼓掌的)
各種歷史劇,穿越劇,都是這麼演的。
陸劇『人民的名義』都在不停暗示:「制度不可靠,制度有漏洞,得靠青天大老爺出馬。
肅貪反腐,不要再關注制度改革了」
這就很能解釋,為何一個疫苗不良率30%的公司,能夠做到全中國市場市占率90%。
因為它賴以為奠基的權力基礎,也是後來導致它迅速崩壞的原因
『中心化,同心圓的權力結構』
由內而外的利害分配,由外而內的犧牲斷尾。
這也不稀奇,畢竟從各朝各代,即便是民國甚至解放之後,所有的執政者都在向此靠攏。
傳統媒體渠道得先為權力服務,其次才為自身的利益服務。
而經濟崛起背後的代價,也漸漸浮出水面----
人們一邊配合中央政策與媒體宣傳,擴大圓的外圍,一邊踩著墊腳石往同心圓中央擠,找個施力點往外跳。
你是新入圈者嗎?你會在哪一層呢?
by:胡太太怕404
留言
張貼留言